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一般需要遵循以下程序:
一、申请调解
提出申请
劳动争议发生后,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可以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提出调解申请。申请可以以书面形式提出,也可以口头提出。如果口头提出申请,调解委员会应当当场记录申请人的基本情况、申请调解的争议事项、理由和时间。
例如,员工甲认为自己被公司无故辞退,于是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提交书面调解申请,详细说明自己的情况和诉求。
受理申请
调解委员会收到调解申请后,应在三个工作日内对申请进行审查,决定是否受理。审查内容主要包括申请是否符合受理条件、争议事项是否属于调解委员会的受理范围等。
比如,调解委员会审查员工甲的申请后,认为该争议属于劳动争议且在受理范围内,决定受理申请,并通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。
二、调查核实
收集证据
调解委员会可以根据需要向双方当事人了解情况,收集与争议有关的证据材料。证据材料可以包括劳动合同、工资单、考勤记录、证人证言等。
例如,调解委员会向员工甲和公司分别收集相关证据,如劳动合同、辞退通知、工作表现评估等。
询问当事人
调解委员会可以分别询问双方当事人,了解争议的事实经过、各自的诉求和理由。询问过程应当制作笔录,由被询问人签字确认。
比如,调解委员会分别与员工甲和公司负责人进行询问,了解辞退的原因和双方的观点,并记录在询问笔录中。
三、实施调解
确定调解方案
根据调查核实的情况,调解委员会制定调解方案,确定调解的重点和方向。调解方案应充分考虑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和实际情况,力求公平、合理地解决争议。
例如,针对员工甲的争议,调解委员会根据收集的证据和询问的情况,制定调解方案,可能包括协商解除劳动合同、给予一定经济补偿等。
组织调解会议
调解委员会组织双方当事人参加调解会议。调解会议由调解委员会主任或指定的调解员主持。在调解会议上,调解员应宣布调解纪律和注意事项,介绍争议的基本情况,引导双方当事人进行协商。
比如,调解委员会组织员工甲和公司参加调解会议,调解员首先说明调解的目的和程序,然后让双方当事人分别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诉求。
进行调解协商
在调解会议上,双方当事人可以就争议事项进行充分的协商和沟通。调解员应根据双方的意见和诉求,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解决方案,促使双方达成和解。
例如,员工甲提出要求公司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,公司则认为辞退是有正当理由的。调解员根据双方的观点,提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经济补偿方案,经过多次协商,双方逐渐接近达成一致。
四、制作调解协议书
达成调解协议
如果双方当事人在调解会议上达成一致意见,调解委员会应制作调解协议书。调解协议书应明确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、争议事项、调解结果和履行期限等内容。
比如,员工甲和公司最终达成和解,同意协商解除劳动合同,公司给予员工甲一定的经济补偿。调解委员会制作调解协议书,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。
签字确认
调解协议书制作完成后,双方当事人应当在调解协议书上签字确认。调解协议书经双方当事人签字确认后,具有法律效力。
例如,员工甲和公司负责人在调解协议书上签字,确认调解结果。
五、履行调解协议
自觉履行
双方当事人应当按照调解协议书的约定自觉履行各自的义务。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调解协议,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。
比如,公司按照调解协议书的约定,在规定的时间内给予员工甲经济补偿,员工甲也按照协议解除劳动合同。
监督履行
调解委员会可以对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,督促双方当事人按时履行义务。如果发现一方当事人有不履行调解协议的迹象,调解委员会应及时采取措施,防止争议再次发生。
例如,调解委员会在调解协议履行期限届满前,对公司和员工甲进行回访,了解协议的履行情况,确保双方都能按照协议履行义务。